培养超级大脑的7个习惯

人类的大脑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生。它的设置更多是为了应付远古时代的恶劣生存环境,我要的现在就要,喜欢短时反馈。对比社会文化技术的进步,人类大脑的进化慢的可怜,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可以达到七八十岁,但大脑仍旧是那个适应狩猎时代、活到三十四就算不错年代的构造。

如果我们想要活得更好、在工作学习中也更为高效,就不得不在迎合大脑设置的基础上刻意训练,让大脑知道变成身体知道,让高效本身也变成一种肌肉记忆。

分享一些我在书里读到的、认为比较有用的习惯/信息,分享给大家。

一、多巴胺控制法

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为了“再次”感受这种愉悦感,大脑会增强对该行为的学习兴趣,提高相关部位的活跃度。这种倾向被称为“强化学习”。

只有,多巴胺控制法,可以将“不愿意行动的大脑”转变为“主动行动的大脑”。

1,自我暗示,不断重复说出自我暗示的话。

这种自我暗示被称之为库埃方式,是指通过人内心强大的心理暗示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和麻烦,是一种不依赖外力外物的自我“修复”方式方法。这种方式比较乐观,比较需要想象力,所以怎么说呢,拥有想象力的人不缺多巴胺。

2,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把重点放在反馈的次数,而非目标的重要性和达成度

我要变富婆这个目标就不如我要在1年内赚到10万,每个月希望收入1万。减肥、看书、赚钱……这些大目标都很适合拆解成小目标,大脑更容易接受,这样更容易配合你去执行,从而达成目标。瘦个30斤这种目标,乍一听激动人心,细一想令人沮丧。

3,促进多巴胺分泌,像是运动、冥想、听音乐、寻求新的挑战……很多能够带你进入心流状态的事情都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其实吃东西是最简单的,如果你不怕发胖,完全可以考虑这种性价比高又方便达成的方式。

二、利用内在动机

受外部动机驱使(升职加薪、获取名望等)设定目标,即使采用多巴胺控制法,也难做到持之以恒。

使用多巴胺控制法的目的,关键是为了保持纯粹的行动动机,避免外部动机成为自己做一件事的主要动力,一旦大脑感觉到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被控制的,就很容易撂挑子。人都是自私的,谁会想要为了别人而一直干活呢?干活就意味着耗能,大脑天性要节能。

外部动机包括收入高、体面、父母和伴侣的期望,以及害怕被人指责批评。

内部动机能够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快乐和动力,更容易让我们坚持下来,因为那是源自我们最为纯粹的自我意志。

举个例子,过去我为了赚零花钱帮客户写稿,碰到麻烦的客户我会撂挑子,但是我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尽管有时候很难,还很花费时间,但因为是我自己想写的,所以再难也都会写完,并且会不断地打磨检查,不说是精品,至少不要出现硬伤。

以外部动机作为诱导开头,以内部动机作为持久驱动力同样可行,单纯长期依赖外部驱动容易渐渐放弃。

比如,收入找到一份工作,但做着做着发现工作内容是自己喜欢的,同事也很不错,成长性很强,这种其实就从外部动机逐渐转化为内部动机了。希望你我有这样的好运。

三、立即行动

很多人觉得一定要想清楚了才能行动,否则不就是冲动了吗?这也是大脑节能的本质。与其耗能送死,不如留在原地等待,说不定可以活得更久。

到底是执行力强还是做事冲动,本质是思考与行动的关系。《详谈:沈鹏》中提到“真正的执行力应该是想得足够清楚的时候,你拼了,这才是执行力。而不是说你什么都没想就瞎搞,这不是执行力。”,我认为十分精准的界定了二者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的立即行动,是高质量、高效率的执行力,但很多人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即完美主义。如果说想清楚了再做,可以超过99%的人,那么即使想不清楚,边想边做,也能超过80%的人,当然后者也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持续优化。

所以,放弃追求满分的想法,立即去做,通过小成功来提高自信。用可视化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小成果,给自己一点点加分,看到自己不断成长和变好的样子。自信是成功体验带来的,而不是通过“我认真我也行”的假设。

如果还纠结速度和质量孰轻孰重,那么通过元认知来判定,也就是把握三点:自己正在做什么、真正的终点在哪里、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是什么。认清楚这些问题,就会在实际环境中,知道怎么具体处理了。

在这一章有一个细小而我又认为非常重要的点——积极行动,不适合用在自己反感的事情上,不然就是自我折磨。不要强迫自己,否则会损伤大脑。

四、怎样持之以恒

向大脑连续不断展示“感兴趣的对象”,感觉到小成功、小奖励,就能持之以恒。

是不是不说也很容易联想到游戏化思维?通过设计,让一切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坚持的事儿,目前还没有听谁说过“让我再坚持打一会游戏”。

把工具变成玩具,从工具化思维转向游戏化思维,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有趣起来,你可以是那个设计你人生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而不只是把一切都流程化、规范化,用最简短的时间去完成任务,有意思本身也很重要,即过程很重要。

书里提到了一些游戏化的案例,比如散步倒着走,在平时不去的地方办公,自由变换工作顺序,比如不按页码顺序做题,对当前工作厌烦就换另外一个任务,将小确幸(一杯奶茶)设定为奖励,可视化你的完成率,比如采用累积的积分卡,制作进度表格,目标达成还需几天逆向跟踪法。

五、当机立断

当机立断的态度是对自己大脑的一种保护。下决定、做选择的行为重复次数越多,人生迭代升级的速度越快。和资金周转率一样,人生决策也有周转率。

如果希望成为善于当机立断的人,就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决策的机会,比如早晨出门时决定服饰、发型、鞋子,在车站决定使用楼梯还是自动扶梯,在地铁上决定是站着还是不让座。关键是要在每次决策后,称赞自己当机立断,心理上暗示自己是个决策高手。很多人在一些小事上也难以决策,就是因为平时决策太少,你决策得多了,根本不需要思考。

相比“不情不愿”,主动参与决策的行动和态度至关重要。一定要在决策时告诉自己“是我主动参与决策的”,一旦有“被强迫的感觉”,大脑就会不快乐,不快乐就想要罢工。情感和理性并非矛盾体,为了有效进行决策,还需要常常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说到主动的态度,想起了苏世民在提到黑石公司的文化时,有一条就是“不要做旁观者”。

对了,决策时尽量避免“Choice overload”,选择太多,耗能也就越多,越不容易快速选择。

六、不断挑战

“这日子太没意思了”,我经常听到朋友们这么说,但是也不见她们做出什么改变或者有意思的尝试。

不过倒是揭示出了一个真相,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难以维持生存,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为了感受幸福,内心充实的生活下去,或多或少我们都必须尝试改变,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学会挑战新鲜事物。

哪怕只是一个不会做饭的人周末尝试了做了个番茄炒蛋。

关键在于,有没有不一样,是否有超越过去的自己。

当你想做出点改变或挑战新鲜事物时,下决心还不够,关键是还要引入外部力量,推动决策。

能够改变人的方法只有3种:第一种是改变时间的分配;第二种是改变居住环境;第三种是改变交往人群。

第三种也就是破圈,在今天应该是最简单的了。如果你周围都是态度保守,喜欢维持现状、逃避挑战的人,建议你选择换个工作或者业余交友的圈子换一换,甚至只是改变每天的饭友,都会有积极的变化。

七、温柔待人

愤怒会影响记忆力,容易导致脑萎缩,以及人的决策质量。

作者提了一些很有用的小tips,我把它们直接贴上来。第一个最好用,因为最简单。

1,发怒后忍耐6秒。前提是你能觉察到自己在生气发怒,然后在心里默数6秒。其实当你能觉察自己的愤怒时,愤怒就已经下去了大半。

2,平时不断演习扼制小愤怒,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平息万丈怒火。

3,转移注意力:偷偷掐自己的手、将重要的家人照片设为手机待机画面,一旦愤怒就查看待机画面,想自己需要守护的事物。

4,累积平和天数积分卡,没有生气就加一分,内心就会感觉喜悦,想要好好保持。我记得很早之前在贴吧签到,钱了大概有1000多天,每天都特别期待天数增加,直到有一天断了,而我又没有补签,最后直接放弃了贴吧。

5,不要乱贴“我本身就是易怒性格”的标签。

6,当以“温柔待人”为目标时,必须认真对待周围的一切,解决所有问题,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身心健康,没有任何烦恼,心有余力应对各方面时,待人接物也将会变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也就是,先让自己获得幸福,便能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学会温柔待人。

7,对他人的感谢,或者一句最直接的“谢谢”将成为温柔待人的起点。

所以,谢谢你们的阅读。

我今天也是一个温柔的人。

原创文章,@云鸣通网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