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重发一篇过往比较受欢迎的文章《至少,要把自己刷新10遍吧》,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以下是这篇重发正文。
新的一年,我们依然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有强大的体力和心力面对环境,也需要有强大的认知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疫情在家期间,特别适合自己做一些输入,计划,总结。趁着这段时间,刷新升级自己的认知体系。
一个人的认知体系越完整,越强大,就有机会走得越远。
认知体系,其实就是一套知识框架。当你有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就不会人云亦云。
为什么总有些人随波逐流,左右摇摆,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体系。今天听到这个人说觉得对,明天听到那个人说又觉得好。没有分辨能力,只好全部相信。甚至这些观点,是完全矛盾的。
久而久之,自己的脑子就是一团浆糊,也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没有知识框架,就像作战时忘带了地图。不小心卷入了一场巷战,噼里啪啦打得热闹,但是打赢了吗?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不知道。什么都没有结果。
没有知识框架的支撑,即使有再多的学习,也还是一堆碎片。
这也是为什么我常常说,要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一棵“认知之树”。
有了认知之树,你就知道哪些观点可以挂在这棵树的枝干上,用来提升自己。哪些看法只是哗众取宠,可以抛弃。
然后,你对于世界的看法,就会是完整的,连续的,自洽的。而不是碎片的,割裂的,点状的。
接着,你才可以用自己的认知,用自己的知识框架,解释很多问题,回答很多的疑惑,做出很好的选择。
而构建自己的认知之树,最基本的方法,是要先把树根深深扎下去。
树根,就是一些最基础最基础的道理和逻辑。这些道理,是公认的,是不言自明的,是尽量正确的。
然后,再一点点延伸开来,长出树干。最后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当大树的根系扎得越深,大树的枝叶生长速度越快,我们才会说这个人的认知体系越完整,认知水平越高。
这两个基本的认知,是我思考和研究很多问题的起点。因为有了这些起点,我才可以不断延伸,做更多深度的思考,总结更多的方法论。
世界会永远变化。我们对未来要有预见性。思考任何问题,可以有很多维度,但一定不能少了时间的维度。
看任何事情,只要多了时间,就会有更完整的视角,就能看得比别人更透。
我越来越有一种感觉,很多所谓成功企业的管理方法论,只不过是在过去高毛利下的瞎折腾。
因为处于创业期,创业期正在高速增长,掩盖了一切问题。
最典型的事情是: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竟然去向国企学习。学习怎么经营企业。
过去我们认为,互联网的管理是“超前管理”,所以每年都翻倍增长。
但实际上不是。只是因为红利期的增长,让互联网公司看起来不太需要管理,让增长掩盖了管理的瑕疵。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一开始就用优秀的管理方法,可能会增长得更快。
所以,在创业期,最重要的方法论,其实是找准赛道,找对战略。
我非常赞同雷军说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但是到了第二阶段的成熟期,就要比运营能力和管理效率了。
必须要为过去的傲慢和野蛮买单了。企业要买单,员工也要受连累跟着买单。
商业的环境会一直变化,有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根本不再适合这个时代的用户需求了。战略和管理,都要变。尤其是战略。
转型,就是第二次创业。这时,战略又变得很重要。如果找准战略,转型成功,企业会再获新生,进入下一个成熟期,直到,再下一个转型期的来临。如果失败,企业就会死亡。
而转型期的企业,和创业期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包袱。过去的成功经验,成功做法,可能都会变成阻碍。
忘记过去的成功经验。借用过去的一些资源,不至于从零开始。然后不断学习,而不是固步自封。
所以,有些时候,判断企业的好坏,我们首先可以从它的生命周期开始判断。再判断基本的方法论对不对。
如果你是自己做企业的,我也建议你有这样的认知,一定要问自己:
如果有挑战,如果有东西会加速企业死亡,那么到底是死于战略,还是死于管理。
因此,看待事物,有时间维度的人,通常是认知更高的人。因为不会拘泥于当下,眼光能放得更远。
也许你只要多看1步,你的认知就会超过很多很多人。真的。
刚刚说的是管理,我再举一个例子,关于经营、战略方面。希望能帮你打开思路和认知。
我给很多企业做咨询,做培训的时候,会讲到一个模型——企业价值模型。
最左边,是从线下,到PC,到移动,到穿戴,到万物互联。
为什么要修路?修路的本质,就是连接。就是把偏远的生产单元,连接到交易网络中。连接,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同样也是未来的趋势。
这就是右边的部分,把所有行业一切为二: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
海尔创造价值,苏宁传递价值。上海大众创造价值,4S店传递价值。药厂创造价值,药店传递价值。
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然后,就可以延伸出了自己的方法论,互联网的加减法。
具体来说,是提升了这三方面的效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我们以前去商场买衣服,看看材质,价格,觉得不错就试一下,这是信息流。试完觉得不错,决定购买,老板开单,我付钱,这是资金流。柜台帮我打包好,递到我手上,我拎走衣服回家,这是物流。
比如说阿里。淘宝,其实做的是信息流,展示的是商品信息。支付宝,做的是资金流。菜鸟,做的是物流。
当互联网公司把这三个要素分开,就可以利用连接的优势,分别大幅提高效率。
我们常说,现在的效率越来越高了,感觉越来越方便。这个“效率”,其实就是互联网,一刀一刀砍下去,提高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效率。
从这个角度看,你就能明白,很多公司的创业方向到底是什么。而且能看懂他们是怎么做的。
你想想,当传递价值的环节缩短,用户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也就缩短了。这意味着,用户的需求可以反馈到企业。企业,也能更好地服务。
每次都能吃饱,这是功能价值。但是,如果不仅能吃饱,餐厅装修得还很好,服务也很好,我的用餐体验就会更好。而且,如果餐厅还能记住我每次喜欢吃什么,记住我喜欢坐哪里,那我就更开心了,这是个性化的服务。
酒店里有一张床,让我能休息,这是功能。但是,如果还有软的硬的两款枕头让我选,还有免费早餐,健身房,游泳池可以提供,那我会住得更舒服,这是体验。但是,有一次,我入住房间,房间书桌上,放着一本《金融时报》,翻开到采访我的那一页,我被感动了,这是真正的个性化。
传递价值的减法,让效率提高,创造价值的加法,让服务更好,两者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用户价值。
我想说的是,这就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认知体系。
认知体系越完整,思考就越全面,也越有章法。相应的,你做的事情,就可能比别人好一点点。
但这好的一点点,在真实的商业世界里,可能就是抢跑一大段。你一点点的认知优势,都会被无限放大。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要如何提升和刷新自己的认知体系?
有一些人,是根本没有自己的认知体系的。对于世界的看法,常常是一团浆糊,或者十分矛盾。
从工作领域开始的原因,很简单。这会让你更有动力。你对工作搞得越明白,你的生活就会变得越好。
看20本和工作有关的书吧。梳理出你认为的最重要的3-5条原则。
然后,做笔记,输出,亲身尝试。在真实场景中验证和迭代。
这个过程,你可能会怀疑自己,但是不要担心。这是提升认知必须经历的过程。
几个来回之后,你的认知体系,就会越来越完整,坚硬,有效。
慢慢地,你就可以从工作领域延伸出去,对越来越多事情,形成自己的认知。
这句话,听起来像句废话。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第一条是让你有提升的能力,那么第二条就是让你保持提升的意愿。
因为很多人嘴上说自己要成长,但事实上非常抗拒。所以,你更要逼着自己,思考,奔跑。
最近我刚刚和公司每位员工做完了年度考核,和制定新一年的计划。
在新年计划里,我让每一个人,都一定要有一条“个人成长”的目标。这一条目标,我不会考核,我只是希望让大家知道,再忙,也要让自己保持成长。
如果他们想要其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我也会尽量提供和满足。
10个快月,2个慢月。一个慢月,是春节,不干活,只大量输入,梳理知识体系;另一个慢月,是国庆,不干活,只大量输出,准备年度演讲。另外10个月,拼命奔跑。
这句话,还是非常朴素真实的。也应该时常拿出来提醒自己。
至少,要刷新自己10遍吧。刷新的次数越多,刷新的速度越快,我们的成长,也就越快。
原创文章,@云鸣通网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