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实话说,本来是不打算做年度总结的,倒不是因为这一年过得多么糟糕,而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中,生活仿佛被打乱成一个又一个碎片。当我认真想要回忆些什么的时候,发现要像往年一样找到完整的blingpoint非常吃力。注意,不是没有,而是出现了「检索困难」。
人的畏难情绪一旦出现,下意识的反应就是逃跑。不总结就不需要面对这个问题,本来也不是什么非做不可的任务,所谓的「年度总结」本来就是很personal的自我要求,其创造的仪式感在我看来和看跨年烟花演唱会并没有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活动,总有人走马观花式完成了一场社会化的打卡,也总有人把它当成是剖析自己、更进层楼的机会。没有对错高低,只是选择罢了。
至于为什么又要总结,而不是赖掉?
因为昨天在韩旭的播客中听到他说他早年在百度的时候,因为平时不在意,所以做年终考核的时候,要临时去想,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且最终的效果并不好。改成平时有意识的积累和记录,就好很多。
这个点一下就击中了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中的很多顿悟时刻以及那些看起来让人成长很快的事情,如果不用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实际上很快就忘了。
比如我每个月、每周其实都有一些收获,但如果你让我回忆具体是什么,我可能很难一下就说出完整的点。定期记录,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件事。
有时候翻看过去几年我写的一些文章,我都会觉得当时的我很棒,就觉得这个女孩在当时的年纪有这样的想法真了不起,而且一路看下来,会发现比较明显的成长轨迹。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都说成年以后,要学会做自己的父母。用心记录自己的生活与变化,也算是自我关爱的一种形式,就像小时候父母把我们的照片整理成相册一样,老了还能有所回忆。
除了方便记忆之外,我觉得是一种「凡事预则立」的做事方法。临时抱佛脚不是不可以,有时候也能取得不错的结果,但是突发事件会对人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生活给到的惊喜已经相当足够,不需要再人为创造。
接下来,会按照「我想通了」「可以更好」「继续探索」三个部分,跟大家汇报一下我的2022。
「我想通了」
01
如果2022年只能有一个关键词,我一定会选择「自洽」。2022年,我换了工作,离开微众,摔了两次,其中一次严重到做手术,现在腿部还有淤血,一些我以为的朋友在我比较困难的时候一声不吭地离开,奶奶去世,副业项目也因为疫情和身体的影响几乎停滞,年底还阳了病了差不多两周,现在还在咳嗽……好像挺惨的一年,但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中,我逐渐看清并接纳自己。
我发现很多事情即使不如预期,天也不会塌下来,而我在其中的作用不能说可有可无,但也确实并非主角。以前我总是把事情看得很重,总担心做不好,对自己、对别人会有很大的影响,有点没见过世面、穷紧张的意思。但其实这挺自大的,高估自己对外界的影响力,又低估别人在个中的作用。咋呼、紧张,同时谨小慎微,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很局促,不大气。
生活的变数,以及充足的时间,让我有机会能够站在更远的视角、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自己,从而意识到自己过往表现的局限性,从而有机会去发现更好的自己。结果是从容多了,本质上是因为看事情的角度和方法变了,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看清自己在其中能起多大作用,不操那么没必要的心,听天命,但尽人事。
02
在认识到「自己就是个普通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世界的真相是「0分是常态,100分是极少数」。
我自己以及身边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非常善于自我PUA的,过度自省,一旦事情稍有差池,就很容易责怪自己,觉得肯定是自己哪里没做好。一方面是上一点也有提到的,还是太自大了,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另外一方面是没有意识到成功本身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100分在生活中更是少见。
正确的评价方法是我们都是从0起步的,有进步就值得开心,要正确客观地去评价自己的行动,而不是以非常态的100分作为基准线,不然人会一直在无法达到的标准下忙死或者内耗。
为什么很多人要到二三十甚至老了才能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设定呢?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以后,我认为这是「尖子生迟来的烦恼」。这些尖子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既定比赛中,一直是优秀甚至是满分的存在,几乎没有怎么碰过壁让他们形成了「自己是天之骄子,只要努力就能拿满分」的认知,但进入社会以后会发现世界比想象中复杂得多,自己作为尖子生的优越要被反复打碎后才能彻底认识到自己离真正的天子骄子差得远。其实,受命运眷顾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当然这些尖子生如果能意识到自己虽然是普通人,但也已经足够幸运并且有足够的能力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是非常好的。如果一直不肯认清事实,就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别人是无论如何也救不了的。
谈到「尖子生迟来的烦恼」,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自己的课题要修,有些是公共课题,比如基础的生存与安全、认识自己以及更进一步的实现自我价值,有些则是由于成长背景和教育经历不同带来的个性化课题,比如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公共课题是必修课,有些人上学的时候就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反而可以以更好、更成熟的心态进入社会,对于尖子生来说,其他课题的优秀暂时掩盖了「认清自我位置」这个课题的空白,导致后来不得不以更大的成本去完成它。
所以说,有些事情是逃不过的。我甚至怀疑,即使顺利度过中年危机以后的“尖子生”,同样不得不在老年的时候被迫认清自己,因为生命和自然的力量总是比人力更强大,当你老了,各种毛病于一身,不能动了,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不过是一条普通的生命」。
03
快乐的秘密就是「活在当下,做一个具体的人」。我小时候觉得一定要离开父母才算是自己真正生活,而不是作为一个小朋友依附于父母,刚毕业那会又觉得我要事业有成再去展开生活,再后来是要财务自由、要有伴侣……
总之必须是满足某种条件后,我才能开展真正的生活。基于这种对生活的完美想象,我一直在为了达成生活的条件而忽视生活本身,想象未来而忽视当下。
这种看向未来的忙碌最大的问题,一是心态上的焦虑和疲惫,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离自己所谓的生活却总有一段距离,二是浪费了真正值得关注的生活,这里面包括那些真挚的感情。
我经常干出工作群置顶,回复老板消息比回家人、对象要快的事情。潜意识里可能觉得抓紧搞事业才能尽快达到理想生活,但仔细想想我的理想生活最后其实还是想要和家人朋友无所事事地在一起。为何不现在就开始享受呢?最好的生活,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生活。它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只在当下。
纪伯伦曾经感叹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的确如此,在社会规训与外界压力下,我们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就急匆匆地跑起来,追逐一些以为自己需要但其实不然的东西,苦不堪言。如果这时候真的不停下来,真的就活成了傀儡。一辈子都没有自己。
04
至于「具体的人」,现在大家听得多、也讲得多。很多人以为是罗翔老师说的,其实是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提到的:要爱具体而不是抽象的人。要爱生活,而不是生活的意义。
谈恋爱、做人的日子不算短,但2022年真的算是我有意识地正式步入「具体的人」的第一年。
以前如果问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我大概率会说聪明、正直、有责任心、温柔一大推条件集合,当然硬件也很重要,至少不能比我差吧。整体还是比较慕强的一个状态。但如果你现在问我,我很难说,还是要相处,从实际的情况完整地去发现和判断一个人,标签是很容易贴的,但准确度需要时间检验。
至于我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我想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活出真实的样子,而不是单纯地做一个好人。这两年其实一直有在试图打破一些外界的枷锁,不用好和坏去定义一个行为或者一个人。
比如说,以前我会觉得深沉克制是好的,浅薄单纯是不好的,所以我一直也很希望能给人一种「这个人有点两下子」「这人很有教养」的印象。后来发现活在条条框框里挺没意思的,只要不违法乱纪,想干嘛就干嘛吧。这世上的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最应当尊重和取悦的首先是自己。从这时候开始,我的记录也从一些宏大叙事转变为日常生活。我接受并记录那个就是会为了一餐美食而高兴到手舞足蹈的自己。
05
这一年还非常反常地慢了下来,进行了更多的自我觉察与对话。以前我是不敢休息的,甚至有娱乐羞耻,睡懒觉或者是用大半天来刷视频这种事情干完都要懊悔半天,责怪自己没有自制力。
但今年因为各种意外,人有时候不得不慢下来。这一点和我听到的这两边由于疫情影响大家加速内卷好像有些不太一样。也可能是我个人感受偏差。慢下来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去整理和复盘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同时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可以相对从容地体会自己的感受、与自我对话。
我现在一个很常见的状态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常有另一个“我”在“我”之外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也就是说,我是带着觉知在做事的,比如此刻就有另一个板栗看着正在写年度总结的板栗,偶尔还会来上一些对话,“这段内容是你的真感受,还是有炫技的成分”“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吗”类似的对话,可以将我拉回到最初的写作目的,诚实地面对和记录自己。哪怕是虚荣的、懦弱的部分,也是完全可以记录下来的。
经常性的自我觉察与对话有两大好处:离真实的自己更近一步,会更有力量去追求自己要的,以及拒绝外界施加给你的;降低对外的倾诉欲,没那么罗里吧嗦以后,整个人看起来更有气质。留白不仅让画作更有韵味,也让人更有味道。
06
也正是不断的自我对话,让我意识到自己只是比较有事业心,并不是我早年想象的那种誓死要做出一些成绩的女强人。我希望能有自己的事业与一技之长,在升级打怪的路上,个人能够不断成长,也能收获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你要我为事业上的功成名就放弃一切,我做不到(曾经以为我可以)。
2022年关于身体健康与亲人离世的变动让我意识到,事业的确是人生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工作、健康、家庭、朋友和灵魂,这五个球只有一个球是橡胶的,掉下去会弹上来的,就是工作。其余四个都是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所以,我需要留给自己和家人足够的时间,来保持某种平衡。那些在你困难时期还不离不弃的人,值得更多的时间。
不过,我能保证的是,在我工作的时候,竭尽全力,问心无愧。
07
最后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是,不再有那么强的身材焦虑,吃饭的时候可以比较心安理得地享受食物的美好,而不用纠结自己是不是又会因此胖了,不好看了,看起来油腻了。
能够免于身材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明白自己的价值组成是多元的,并不因为我胖瘦而有什么太大的波动,身材不过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同时,我也拥有身材自由的能力,只要我想。
「可以更好」
实话实说,我对2022年整体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还是有不足的地方。下面也列出来,也可以算是2023年的部分计划。
01
今年下半年的阅读(上半年还是看了不少人物传记和投资方面的书),有点偷懒,主要依赖得到听书,获取信息方面还可以,但消化吸收还差得远,看起来节约了时间,但其实自己的理解比较少,很容易忘记,整体效率是打折的。还是那句话,所有偷过的懒,最终都是要还的。阅读少了以后,写作效率也下降,直接导致下半年除了职业写作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有效输出。阅读习惯还是要保持。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但要毁掉可太容易了。
02
运动节奏不够稳定。我是典型的夏天活蹦乱跳,冬天直接被窝瘫痪的人,看书办公也很喜欢窝在床上。所以夏天还好,能保证一周运动4~5次,冬天……最多的就是口头运动了。这种不稳定的运动节奏除了让体重有比较大的波动外,更多是运动水平提升较慢。以羽毛球为例,你打一段时间其实就会找到一些球感,如果坚持下去,可以形成质的突破,但如果荒废一段时间再捡起来,又要花时间来建立基础。有点像蜗牛爬井,不能坚持,就会爬5米掉3米,是很浪费时间、没有效率的行为。这也是我羽毛球水平一直上不去的一个重要愿原因。
03
陪伴家人的时间比以前多,但还是不够,需要从战略层面重视起来,并且有效地规划在一起的时间。今年之所以回家的时间比较多,纯粹是因为换工作的缘故,中间GAP在家休养。但我知道,这并非常态。光靠随心所欲,很难达成目标。如果没有定好比较具体且合理的数字,到了年底可能还是会觉得自己做的不足。这一点,是结合我前几年的总结来看的,几乎每一年我都觉得陪伴他们的时间不够。所以是有必要进行规划的。
04
缺乏一些高质量的对外流动。前面提到对外倾诉的欲望降低,但其实对外交流并不只倾诉一个主题,应当是更加丰富的高质量的交流。2022年明显过于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对外界的一些事情关心和交流的都比较少,虽然没有影响到具体的生活,但长期来看,还是会影响创造。一定要牢记读万卷书,同时也要行万里路。
05
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管理能力分为两个部分,管事和管人。管事方面还可以,在管人上有所不足。比如,有时候会过于关注事情完成的进度与效率而比较着急,一着急,下面的人就觉得你对事情的把握其实是不够的,容易着急,是领导力的天敌。这一点,我经验不足,所以还在练习。平时和团队的沟通,更多也是靠本能,但人的第一反应(至少我不是天生的领袖)不总是那么靠谱,所以有很多事后反思其实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管理和领导这些方面也希望有真正懂的朋友可以交流一下。
「继续探索」
2023以至于更长期的主题都是了解自己以及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多见识,多体验,从中发现自己真正喜欢并愿意一辈子投身的生活。或许,这个美好的理想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也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找到答案,但我觉得带上2022年的收获,即使一直在路上,我也可以很快乐。
人生,本来大多数事情都是徒劳无功、没有答案的。那句老土的话怎么说来着?得之,我幸。不管是清晰的人生使命或者极大的社会成功之类的东西,都是极少数幸运儿才能拥有的奢侈品。
周国平在《道路与家》中说到,“我们何不就把人生看做一个大花园呢?这是一座很大的花园,把它逛完刚好用一生的时间,我们从生到死都在里面,每走一步都看见新的风景,到处都是可供我们休憩的地方。如果要说目标,那么,可以说处处都是目标,但不存在最后的目标”。
发表评论